【雨凡说学记+002】【大学】读不明白,先看看【学记】吧!

【雨凡说学记+002】【大学】读不明白,先看看【学记】吧!

卞凡听 2023-05-25 22:20 3101
昨天写了
【雨凡说学记+001】看了多年【大学】【中庸】背诵【论语】【孟子】为什么脑子里还稀里糊涂?
特别提到了一个观点:
【大学】【中庸】是做大人的方法论和哲学理论
而【论语】【孟子】是做大人的示例
真正的成大人的验证论证过程是【学记】
思考下:
有理论和示例、没有过程参考
如何能够学的透彻?只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罢了……
 
今天说说【大学】与【学记】的关系
首先、这两本书相辅相成、互为补充,共同组成一个共同体。

 

  其次、【大学】【学记】都是【礼记】中的两篇接近于道的内容,

【大学】论述修身治国平天下,讲的是大道。

【学记】专门论述教育问题,是《大学》的具体化。

 

下边就根据这两本书部分内容做个简述:
【大学】是论“大学之道”的论文,
他是阐明“大学之道”,是大学教育的纲领。
与被认为与论述“大学之法”的【学记】互为表里,相辅相成。
王夫之说:“《学记》之义,与“《大学》相表里’。”
相表里:就是互为外表与内里。
我们如果只读【大学】
了解了大学学习的目标是“三纲八目”,
可能会觉得比较原则、抽象,感觉大学学习是否是天天坐而论道、修身养性,
但是当我们读了【学记】,会对那时的大学教育过程有具体清晰的了解。
所以【大学】与【学记】互为表里,互相补充,给了人们对先秦大学教育教学的完整认识。
两书在思想内容的阐发上,颇多一脉相承之处。
比如【学记】上说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九年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成。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,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,此大学之道也”,这里的“知类通达”与【大学】所说的“物格而后知至”;“强立而不反”,通于“知至而后意诚,意诚而后心正”;“化民成俗,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”,亦与“齐家治国平天下”有相通或相近的道理。
还有【学记】中所说的“有志于本”,“此之谓务本”,跟【大学】里的“止于至善”“至善”几近于“务本”接近。
还有【学记】所说“三王之祭川也,皆先河而后海,或源也,或委也,此之谓务本。”与【大学】的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”,也都有相通之处。
再比如【大学】中提到了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,
在【学记】里继承总结这一思想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出“相观而善之谓摩”的“群育”教学原则。特别强调在“善”的前提下,群体相互观摩,相互帮助,相互学习切磋的作用。因而把“乐群”“亲师”“取友”作为重要的教育要求。并且还突出了“群育”中的正面导向作用,指出都要从好的方面互相影响以达到“善”,揭示了“相观而善”的实质与智慧。
总体来说:
【大学】侧重于“大学之道”,重在阐明大学教育的目的内容。
【学记】侧重于“大学之教”,重在明大学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,彰显了其名副其实的“教学法”的特质。

【雨凡说学记】跟【雨凡说易学】一样不搞虚的。

绝对不跟其他那些大师一样 天天黑话,啥意思呢,说的高大上,

外人老百姓听不懂,

弄清楚我们要干啥的,是传播,

传播你老讲黑话啥意思,就是不想让老百姓听明白呗,

以此来显摆自己?

这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大忌!

 

今天就说到这里,更多请关注【雨凡说学记教育思想】短视频内容

9c32c0160e2af456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