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雨凡说学记+003】【中庸】 是【学记】的哲学方法论

【雨凡说学记+003】【中庸】 是【学记】的哲学方法论

卞凡听 2023-05-26 17:12 3257

前面连续两天写了

【雨凡说学记+001】看了多年【大学】【中庸】背诵【论语】【孟子】为什么脑子里还稀里糊涂?

【雨凡说学记+002】【大学】读不明白,先看看【学记】吧!

第一天特别提到了一个观点:
【大学】【中庸】是做大人的方法论和哲学理论
而【论语】【孟子】是做大人的示例
真正的成大人的验证论证过程是【学记】
思考下:
有理论和示例、没有教与学的过程
如何能够学的透彻?只是少数人自娱自乐罢了……

dc5ccc79f74eee0b.png

今天说说【中庸】以及与【学记】的关系

首先、【中庸】的教育思想与【大学】是一致的,并都有互为阐发。

【中庸】的“五步骤”与【大学】的“八条目”各有侧重。

“学、问、思、辨、行”,仅限于知识获得过程中一些基本的学习环节之顺序和过程,

而“八条目”之“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则涵盖治学、为人、处身、立命诸多方面的完整过程,内涵更为丰富。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把学习视为有时序的完整过程,缺一不可。

【中庸】在儒家经典中,属于较高层次的理论著作。

朱熹说,他早年对《中庸》有很多疑问,经过“沉潜反复”,多年思考,才得其要领,最后“会众说而折其中”,才作成《中庸章句》。因此,朱熹认为读四书应最后才读《中庸》,表明《 中庸》学问之高深。从这个角度看,很多人一开始都不明白 是正常的,因为顺序错了。

其次、【中庸】是【学记】思想的哲学方法论基础

 

【学记】是侧重“数学论”,更多揭示了教育教学领域中诸多相对而成的基本范畴。

教与学,是教学领域内两个相互关联的总范畴。

“教学”是矛盾的统一体,包含着正反两个方面。

教学过程中又包含诸多相对的小范畴。

揭明这些教学基本范畴,需要更多的辩证方法和善于“用中”的智慧。

【学记】的教育教学原则、方法和经验,在方法论上是遵循了【中庸】的“中”与“和”,并且发挥到极致。

比如:“教学相长”总原则下的师与生、教与学之相互关系的论述;

“正业”与“居学”并重之经验心得;

因材施教中“长善救失”之辩证转换;

循序渐进原则中“豫、时、孙、摩”之时段时机的把握,

还有启发式教学中的诸多命题等等,

无不精到“用中”,且把握得十分精准、适时,令今人也不得不赞叹,或可自叹不如。我们不得不看到,当今的教育教学方法有诸多不尽人意的问题,甚至有与此细致入微的个性化教学相违背的,值得我们总结反思。

再者、【学记】在总结教学之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,提出了“君子之教,喻也:道而弗牵,强而弗抑,开而弗达”,这“十二字诀”,更是教学高手之绝妙高招!非有深厚教学经验与功底总结不出来。

教学中如此个性化的精准“用中”,能开发多少人之天赋潜能!

如此教学艺术,能使学生个人与社会国家,乃至世界人类受益无穷!这是真正值得开掘弘扬的教学智慧、教师风范!也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精神能与天地千古长存

【中庸】与【学记】也多有互为阐发。

也有学者认为,【学记】的首节就是以【中庸】的诚”作为指导思想。

并认为【学记】的末节说“大德不官”“大信不约”实际是讲 诚。

【雨凡说学记】跟【雨凡说易学】一样不搞虚的。

绝对不跟其他那些大师一样 天天黑话,啥意思呢,说的高大上,

外人老百姓听不懂,

弄清楚我们要干啥的,是传播,

传播你老讲黑话啥意思,就是不想让老百姓听明白呗,

以此来显摆自己?

这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大忌!

 

今天就说到这里,更多请关注【雨凡说学记教育思想】短视频内容

9c32c0160e2af456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