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雨凡说学记+005】学记开篇之 培养孩子的根本点,不要弄错了

【雨凡说学记+005】学记开篇之 培养孩子的根本点,不要弄错了

卞凡听 2023-05-28 18:02 3160

连续几天 把【学记】来源,

【学记】与相关的【大学】【中庸】等经典的关系解读了十分清晰了

【雨凡说学记+004】【礼记】里的四篇接近“道”的论著,搞透一篇都是牛人大咖

【雨凡说学记+003】【中庸】 是【学记】的哲学方法论

【雨凡说学记+002】【大学】读不明白,先看看【学记】吧!

【雨凡说学记+001】看了多年【大学】【中庸】背诵【论语】【孟子】为什么脑子里还稀里糊涂?

从今天开始,开始着手写【学记】里的内容了哦

第一章    教学为先

【原文】

   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(xiǎo)闻,不足以动众;就贤体远,足以动众,未足以化民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学乎!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学,不知道。是故古之王者,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。《兑命》曰:念终始典于学,其此之谓乎。

我们看这 开篇 “发虑宪,求善良,足以謏闻,不足以动众”

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,妈呀,字都认识不全呀,更不晓得啥意思哦

幸好有带拼音哦,

咱们一点点看:

发:起心动念

“虑宪”与“善良”,感觉善良同义,那么虑宪应该也是同义,

虑:过滤思考、宪也是过滤思考。

为优秀,良也是

所以,发虑宪,求善良:就是“启发思考,培植善良优秀的品质”

又因为此篇是专门论述教育与教学问题的,

所以,“发虑宪,求善良”说的是为学兴教之道,发虑宪说的是方法,求善良说的教育的目标指向。

也就是教育教学的目的目标是达到:传承善良优秀的品质

具体的方法就是要启发思考

这里难免就疑问了:

你说人的品行有N种,但为啥第一句就强调 善良呢?

那就是在诸多好品质如善良、正直、敦厚、谦恭、仁爱等等之中,

善良是根基,

如果失去了这一根基,其他好品质的存在,是不可思议的,

要么表里不一,要么欺世惑人。

而即便其他方面有所缺失,但只要不缺善良,这人,终究不会“坏”到哪里。

所以,古人把培育人性的善良,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。

 

在今天这个 追求物质的时代,几乎所有人眼睛都盯着金钱呢?

再来说善良 是不是有些空洞呀?

个人理解是:善良不是空泛的概念,它需要具体的行为诠释。

他就是菜场里不卖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,

医院里医生对生死相托的患者的宅心仁厚,

学校里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,不留“知识点”待收费补课,

官场当官的不贪腐,是做生意的不卖假货,

体育场上运动员不踢假球,

甚至是走路不故意踏死蚂蚁,包括内在不念旧恶的宽宥与包容,

……

总之是无论任何时候,绝不落井下石、幸灾乐祸。

 

估计马上又有人说了

提到善良必然会引导财富的问题,比如为富不仁,我没钱无法善良呀

事实上,善良和贫富无关:

亿万富翁捐巨款举办慈善公益,可见善良之心;

路边乞丐把讨得的食物分一点给和他一样无家可归的流浪猫,亦为善良之举。

有时候,面对无力相助的苦难,纵然一筹莫展,若内心能生出真切的怜悯,亦有善良存焉。

善良远离功利, 

善良者不会在休息日把一大堆家务活推给羸弱多病的老人,自己却到街上风风光光地做“志愿者”;

也不会为一条宠物狗的死去而痛哭流涕,却为一点小事而对小区清洁工恶语相加;

更为重要的是:善良比智慧重要

一个善良的人同时拥有智慧,可以智慧造福人类。

而一个具有智慧却缺少善良的人,便可能是一个恶魔。

恶魔有的其实只是智力,不是智慧。

智慧之人一定具有人文情怀,不会没有善良。

既有善良又有智慧,当成为人之所求,如果二者不可兼得,宁要愚拙,莫失善良。

人性由来无至纯,善行恶作各有因。

善与恶,犹如随风飘来的种子,天然存在于人内心的土壤。

教育与引导,便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,使其生须吐芽,长出青葱与蓊郁。邪恶之于善良,有如杂草之于庄稼,当庄稼长势茂盛,杂草自会匍匐地上;

而一旦庄稼羸弱枯瘦,杂草便乘势疯长,使人心之地一片荒芜。它们此长彼消,此消彼长,可共生,不可共荣。

哎呀,就说这么多吧,咱们明天继续

【雨凡说学记】跟【雨凡说易学】一样不搞虚的。

绝对不跟其他那些大师一样 天天黑话,啥意思呢,说的高大上,

外人老百姓听不懂,

弄清楚我们要干啥的,是传播,

传播你老讲黑话啥意思,就是不想让老百姓听明白呗,

以此来显摆自己?

这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大忌!

今天就说到这里,更多请关注【雨凡说学记教育思想】短视频内容

9c32c0160e2af456.png